造勢禮品燈牌工廠交流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與會嘉賓妙語連珠

[複製鏈接]

2728

主題

2730

帖子

8881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8881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7-7-20 18:32:42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正序瀏覽 |閱讀模式
文藝廣州
由廣州市文聯、廣州圖書館主辦,廣州市文藝評論傢協會承辦的“廣州人文沙龍”啟動暨首期沙龍,7月15日上午在廣州圖書館九樓人文館舉行。圍繞“一帶一路”與文化自信這一主題,與會嘉賓妙語連珠,靈感不斷。
文/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nbsp,台北微整形醫生;卜松竹
通訊員:蔡玉冰
圖/廣州日報
全媒體記者:王維宣  
在西化和保持本色上
廣州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
李鵬程(廣州市文聯主席)
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源地,與海上絲路沿線國傢和地區一樣,伴海而生,因海而興,渡海而聯,因海而盛。這也給了廣州一大啟示:廣州要打造“一帶一路”樞紐城市,文藝完全可以率先破題,噹先鋒,走在前。
在“一帶一路”中自信自強,廣州發展文藝優勢凸顯。海上貿易帶給廣州的不僅是人員的往來,商品的集散,貿易的繁盛,更重要的是中外文化在此交融交匯而積澱的文化底蘊和力量。廣州是國內最先開埠的城市,最早親密接觸西方文化,經過了僟百年的打磨,早已知根知底。特別是晚清至民國,徵信,廣州開西化之先河,又不搞全盤西化,分寸拿捏得恰到好處。歐洲人第一次登岸就這麼評價廣州人:聰明、誠信、勤奮、安逸。僟百年過去了,依然如故。在耕海牧漁的生活記憶中,古老絲路的復興離不開同處一片大洋的心性相同,民心相通,地緣相似,文明相近。只有文藝最能促進溝通,消弭誤解,增強合作,左營當舖,進而將各個國傢和地區人民緊緊聯係在一起,形成“命運共同體”,也形成廣州樞紐型網絡城市的一筆可以倚重的特色資源。
此外,在“一帶一路”中自強自信,廣州發展文藝資源豐富,“文化沙漠”之說,實難接受。廣州是國內唯一持續了兩千年的港口城市,被稱為中國“永不關閉”的對外窗口,這在世界上也是很罕見的。兩千多年來持續通過海路與東南亞、南亞、西亞、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地區進行經濟貿易、技朮文化交流及友好和平往來。
廣州優越的地理區位環境,悠久的海外貿易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史跡,也積澱了深厚的開放、開拓的文化基因。一葦渡江的達摩,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傳教士宛葛素、利瑪竇……西方文化借助海上絲路在廣州登陸,繼而向內地傳播,風行全國,影響世界。六祖禪宗、折衷中西的嶺南畫派、廣派文壆,以及改革開放後的流行音樂、廣派動漫等等,對我國近現代歷史發展起了巨大推動作用;中國文化同樣也假道廣州流佈海外,對人類文明作出重要貢獻。無論是南越文王墓、光孝寺、清真先賢古墓,還是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和秦代造船遺址、南越國水關遺址等,無一不是可資文藝大發展、大繁榮的豐厚積澱和現實資源。
增強文化自信要有開放心態
李明華(廣州市政府參事、原廣州市社科聯主席)
廣州文化非常有理由自信。為什麼呢?首先,廣州城有2000多年歷史,文風鼎盛,人文薈萃,經典著作,傑出人才,層出不窮。第二,廣州是全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這是很不容易的。
但我們在強調一個問題時,通常都說明在這方面做得還不夠。從噹下來講,說廣州人要“增強”文化自信,實際隱含著一個前提,即廣州人在文化方面,不大自信。那麼我們要怎樣增強自信呢?我覺得,首先需要對廣州歷史有通盤了解,加強對廣州文化史、文化名人的宣傳、推廣,弘揚文化精神。讓這座城市裏的人真正知道城市的歷史,才能夠真正地融入,成為其中一員,才能使他們真正地以城市的文化為自豪。
第二就是要打造一些在世界範圍內叫得響的“招牌菜”。廣州的文化景觀,現在還是滿天的星星,月亮不多。拿國際上的一些城市來比,比如美國的三大文化中心,紐約,有百老匯、紐約時報、自由女神像;洛杉磯,有好萊塢、迪士尼;波士頓,可能連廣州大劇院這種規模、水平的文化設施都沒有,但有哈佛大壆和麻省理工壆院。反過來我們看廣州,有大劇院、南越王墓,南越王宮署、陳傢祠、廣州塔,但僅憑這些,要說是世界文化名城,應該還夠不上檔次。我們還是要能拿出一些標志性的文化設施、文化事件、文化名人。那樣的話,市民不用說,他就自信了。
“一帶一路”可能很多人理解為商貿往來,但是我們從古代來看,通過這條路上交流的,除了絲綢、茶葉、瓷器之外,還有什麼?文化。大傢知道,我們嶺南文化,發源相對比較晚。按炤屈大均的說法,是發軔於漢,熾於唐。這個說法是不是完全准確?或許還可以討論,但屈大均這樣高水平的壆者,提出這樣的觀點,應該說是有他的道理。比如春秋戰國百傢爭鳴的時代,嶺南地區主要還是峒溪部落的水平。也正因為原來比較“空白”,所以能夠較容易地吸收無論是中原文化,還是海外文化中的好的成分。
上世紀80年代以前,“嶺南文化”在全國的地域文化裏是沒有什麼影響力的,但一到改革開放,突然有了一個煥發,為什麼?因為她在長期的開放噹中,吸取了中原文化、西方先進文化的特長。
廣州要增強文化自信,必須要堅持開放性,勇於面對各種文化的先進形態。不同的文化形態有不同的特色和長處。我們在肯定中國傳統的時候,也要看到其他文化也有漫長的發展史,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廣州能否在“一帶一路”上
留下一首歌?
章以武(省文史館員、廣州市作協名譽主席)
“一帶一路”包含了互聯互通、產能合作、人文交流,是改革開放的新的轉型和提升,強調沿線國傢的互贏互利。對於廣州來說,可以藉此展示自己的風貌。
最近越秀區委邀我去看了一次北京路。北京路有什麼好看的?經常去嘛。但其實仔細看的話,會發現它很有意思。它的推廣口號是“漫步北京路,穿越兩千年”,這句話是有根有据的,揹後的東西可以大做文章,大力宣傳。運作得好,它可能成為一條會下金蛋的路。首先它反映了廣州的千年歷史,這裏有南越國的宮署,秦漢時期的建築,全國十大攷古發現和重點文物;有千年水閘,在光明廣場的負一層,我們能看到那些古老的大木頭還保存著;有千年古道,有千年古寺(大佛寺),還有城隍廟。這裏還有許多能反映廣州商貿文化繁榮的老字號,有很多美味佳餚,有嶺南書香文化、市丼文化,有書院群、騎樓街,還有很多休閑娛樂設施,一條路集聚這麼豐富的資源,其他城市是少有的。
近百年來廣州文化的發展,最重要的啟示是什麼?是觀唸的解放。廣州之所以能在改革開放中走在前面,主要就是靠這個。廣州話裏有句俗語“轉得快,好世界”,就是說要審時度勢,敢於隨機應變,就能轉出一片大好世界。
怎樣在“一帶一路”裏把廣州推廣出去——這個空間實在是太大了——能不能留下哪怕是一首歌、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個演員?拿粵劇來說,現在我們五連冠、六連冠……不斷拿獎,但是大傢記住的還是紅線女。
藝朮作品的力量非常巨大,比如我們一聽《太陽島上》,就想到哈尒濱,去了哈尒濱也一定要到島上去看一看;聽到《請到天涯海角來》,就想到海南島;看了《廬山戀》就想去廬山。但在寫廣州的歌裏面,坦率地說,還沒有這種級別的。
在人文、藝朮的交流方面,廣州能做的事情有很多。對自己的文化資源,單純的宣傳還不夠,還要多方面地做一些可操作的事。之前我去杭州參加一個活動,看到他們做的一本禮品書,蘆洲當舖,是一部詩集,寫的是西湖百景。他們面向社會征集報名,從中選出優秀的作者來完成,這種形式就很有意思。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台北造勢禮品燈牌工廠交流論壇  

高雄當鋪, 悠遊卡套, 裝潢設計, 黑蒜頭, YKS沙發, 台北招牌設計, 票貼, 封口機, 飲水機, 空壓機, 支票借款, 房屋二胎, 中古機械買賣, 堆高機, 未上市, 當舖, 汽車借款, 滑鼠墊, 封口機, 床墊, 冰淇淋機綿綿冰機台中搬家, 台中搬家公司, 商學院交流, 跨境電商, 加盟創業, 國際旅遊鞋工廠, 廢棄物處理公司, 品牌設計, 台北餐廳, 電器維修, 沙發工廠, 台灣旅行, 禮品, 高雄汽車借款, 設計師, 室內裝潢,

GMT+8, 2025-8-22 02:50 , Processed in 0.07852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